六祖壇經

2011061710:00

「欲學無上菩提,不得輕於初學。下下人有上上智,上上人有沒意智。」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何期自性,本自清淨;何期自性,本不生滅;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無動搖;何期自性,能生萬法。」

無上菩提,須得言下識自本心,見自本性,不生不滅。於一切時中,念念自見,萬法無滯,一真一切真,萬境自如如。如如之心,即是真實,若如是見,即是無上菩提之自性也。

「不識本心,學法無益;若識自本心,見自本性,即名丈夫、天人師、佛。」

『有情來下種,因地果還生,無情亦無種,無性亦無生。』

『摩訶般若波羅蜜』是梵語,此言大智慧到彼岸。此須心行,不在口念。口念心不行,如幻如化,如露如電。口念心行,則心口相應,本性是佛,離性無別佛。

『摩訶』是大。心量廣大,猶如虛空,無有邊畔,亦無方圓大小,亦非青黃赤白,亦無上下長短,亦無瞋無喜,無是無非,無善無惡,無有頭尾。諸佛剎土,盡同虛空。世人妙性本空,無有一法可得;自性真空,亦復如是。

何名『般若』?『般若者,唐言智慧也。』一切處所,一切時中,念念不愚,常行智慧,即是般若行。

何名『波羅蜜』?此是西國語,唐言到彼岸,解義離生滅。著境生滅起,如水有波浪,即名於此岸,離境無生滅,如水常流通,即名為彼岸,故號『波羅蜜』。

凡夫即佛,煩惱即菩提。前念迷,即凡夫;後念悟,即佛。前念著境,即煩惱;後念離境,即菩提。

無相頌:
說通即心通 如日處虛空 為傳見法性 出世破邪宗 法即無頓漸 迷悟有遲疾 只此見性門 愚人不可悉 說即雖萬般 合理還歸一 煩惱暗宅中 常須生慧日 邪來煩惱至 正來煩惱除 邪正俱不用 清淨至無餘 菩提本自性 起心即是妄 淨心在妄中 但正無三障 世人若修道 一切盡不妨 常自見己過 與道即相當 色類自有道 各不相妨惱 離道別覓道 終生不見道 波波度一生 到頭還自懊 欲得見真道 行正即是道 若真修道人 不見世間過 若見他人非 自非卻是左 他非我不非 我非自有過 但自卻非心 打除煩惱破 憎愛不關心 長伸兩腳臥 欲擬化他人 自須有方便 勿令彼有疑 即是自性現 佛法在世間 不離世間覺 離世覓菩提 恰如求兔角 正見名出世 邪見名世間 邪正盡打卻 菩提性宛然 此頌是頓教 亦名大法船 迷聞經累劫 悟則剎那間

公 曰 : 「 弟 子 聞 達 摩 初 化 梁 武 帝 , 帝 問 云 : 『 朕 一 生 造 寺 度 僧 , 布 施 設 齋, 有 何 功 德 ? 』 達 摩 言 : 『 實 無 功 德 。 』 弟 子 未 達 此 理 , 願 和 尚 為 說 。 」
  師 曰 : 「 實 無 功 德 , 勿 疑 先 聖 之 言 。 武 帝 心 邪 , 不 知 正 法 , 造 寺 度 僧 , 布施 設 齋 , 名 為 求 福 , 不 可 將 福 便 為 功 德 。 功 德 在 法 身 中 , 不 在 修 福 。 」
  師 又 曰 : 「 凡 性 是 功 , 平 等 是 德 ; 念 念 無 滯 , 常 見 本 性 其 實 妙 用 , 名 為 功德 。 內 心 謙 下 是 功 , 外 行 於 禮 是 德 ; 自 性 建 立 萬 法 是 功 , 心 體 離 念 是 德 ; 不 離 自 性 是 功 , 應用 無 染 是 德 ; 若 覓 功 德 法 身 , 但 依 此 作 , 是 真 功 德 。 若 修 功 德 之 人 , 心 即 不 輕 , 常 行 普 敬 ,心 常 輕 人 , 吾 我 不 斷 即 自 無 功 ; 自 性 虛 妄 不 實 , 即 自 無 德 ; 為 吾 我 自 大 , 常 輕 一 切 故 。 善 知識 ! 念 念 無 間 是 功 , 心 行 平 直 是 德 ; 自 修 性 是 功 , 自 修 身 是 德 。 善 知 識 ! 功 德 須 自 性 內 見 ,不 是 布 施 供 養 之 所 求 也 。 是 以 福 德 與 功 德 別 , 武 帝 不 識 其 理 , 非 我 祖 師 有 過 。 」

「 吾 與 大 眾 , 作 無 相 頌 , 但 依 此 修 , 常 與 吾 同 處 無 別 。 若 不 作 此 修, 剃 髮 出 家 , 於 道 何 益 ? 頌 曰 :
心 平 何 勞 持 戒   行 直 何 用 修 禪  恩 則 孝 養 父 母   義 則 上 下 相 憐  讓 則 尊 卑 和 睦   忍 則 眾 惡 無 喧  若 能 鑽 木 取 火   淤 泥 定 生 紅 蓮  苦 口 的 是 良 藥   逆 耳 必 是 忠 言  改 過 必 生 智 慧   護 短 心 內 非 賢  日 用 常 行 饒 益   成 道 非 由 施 錢  菩 提 只 向 心 覓   何 勞 向 外 求 玄  聽 說 依 此 修 行   天 堂 只 在 目 前


圖~快樂肥妞